潔源新能源公司作為城控集團能源板塊的重要一員,專注于光伏發電、儲能、充電及電力工程等業務領域。為加速新能源事業發展,公司銳意進取、勇于開拓,目前已建成 41 座光伏電站,總裝機容量達85兆瓦左右,裝機規模實現成倍增長。與此同時,公司不斷優化產業布局,在汽車充電站、儲能領域開拓了新市場。潔源新能源人憑借不懈努力,讓太陽光子在電路板上躍變為電流,匯聚成驅動城市發展的綠色動能。公司35周歲以下的青年員工占職工總人數的65%,他們以智慧為筆、汗水為墨,為公司拓展發展版圖,在能源發展的畫卷上書寫下一頁頁嶄新答卷。
王天煜:膽大心細的“業務尖兵”
公道鎮漁光互補二期9兆瓦光伏項目,是公司在集中式電站開發領域邁出的關鍵一步。去冬今春期間,作為項目管理員的王天煜,與施工團隊協同發力,歷時四個多月,鋪設光伏組件16176套,為這片漁場撐起了一把“科技傘”。王天煜勇于創新、立足實踐,提出了“預制化施工+模塊化管理”的方案。施工過程中,他發現某一區域的土質與其他區域存在差異,河面下的泥土黏性極大,如同“膠水”一般,不僅干擾樁基定位,其產生的反作用力還阻礙了樁基施工,他第一時間聯系設計及施工單位的技術人員趕赴現場勘察測量,果斷決定更換大功率打樁機;同時調整鄰近區域的施工順序,實現了“問題地塊精準攻堅,其他區域提速推進”,確保項目整體進度“零延誤”。
羅勇軍:吃苦耐勞的“安全守護者”
隨著光伏裝機規模的迅猛攀升,電站運維安全已成為保障公司穩健發展的關鍵環節。羅勇軍身為技術運營處處長助理,肩負公司電站設備維護管理職責。他與運維團隊對公司每座電站的“脾性”都了如指掌,針對電站的建筑構造、分布特征,以及影響安全運行的各類不確定因素,圍繞建筑光伏安全、運行效率提升、規范執行落地等維度開展了深入調研。在此基礎上,他們嚴格依據行業標準,多方請教相關專業人士,編制了《光伏電站安全及運維手冊》,構建起系統的運維管理體系,同時健全設備故障處理三方快速聯動機制,為電站的穩定高效運行筑牢了保障防線。
每到夏季,對運維團隊而言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。羅勇軍與隊員們深知電站安全生產的重任與使命,必須時刻保持高度專注以快速響應各類突發故障。因此,他們在工作中從不敢有絲毫懈怠,常常是剛完成一處維修,便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故障點。他們始終秉持著“運行1分鐘,安全60秒”的堅定信念,懷揣著對能源事業的執著與熱愛,在追逐陽光的道路上,堅守初心、恪盡職守,全力保障企業與用戶的用電安全。
彭超:精打細算的“財務小能手”
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新政,新能源電量全面進入市場交易已成定局,市場化交易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。對此,潔源新能源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導向,主動推動旗下光伏電站深度參與電力市場交易,以實際行動踐行改革要求。
彭超作為公司的青年骨干,始終注重自身能力的積淀與提升。憑借不懈努力,他成功取得會計執業資格證書。去年 10 月,他從技術運營處轉崗至計劃財務處,面對全新崗位,彭超絲毫未敢懈怠。一方面,他持續夯實財務知識儲備,不斷提升在財務領域的專業素養;另一方面,他深入鉆研電力交易領域的新政策、新規定,力求精準把握每一個細節。
為積極響應國家政策、助力公司參與電力市場交易,彭超結合光伏電站實際運營情況,開展了一系列細致入微的研究。他系統分析發電效率與季節、氣溫、日照等因素的關聯,收集海量數據并進行反復比對分析。經過長期深耕,他逐步摸清發電量隨各類因素變化的規律,能夠較為精準地預測發電量及變化趨勢。
他始終秉持“每發一度電、多賺一分錢都是公司收益” 的理念,對交易電量單價精打細算,絕不放過任何降本增效的機會。在與交易對手談判時,他憑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對市場的深刻洞察,為公司集中式電站的市場化交易爭取到可觀溢價。今年以來,該電站通過市場交易實現的電量收入,較常規交易方式增收3萬余元。這一看似不多的數字背后,是彭超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,更為公司在電力、綠電、碳交易等市場化領域積累了寶貴經驗。
在潔源新能源公司,像王天煜、羅勇軍、彭超這樣的青年員工還有很多。他們雖身處不同崗位,卻有著同樣的奮斗精神和使命擔當,他們是新時代的追光者,以青春之我,創青春之企業;以奮斗之姿,赴能源之新程。